來源:民生網(wǎng)2021-04-06 17:10:54
《孟子》有云: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”有道,即有道德、有福氣。
家庭,是一個人生命的起點,也是幸福的終點。夫妻有和、父母有育、子女有孝,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報。
1
夫妻有和
有人說:“最好的夫妻關(guān)系,是遇事不責(zé)備。”
千年修來的夫妻姻緣,若是用來發(fā)泄負(fù)面情緒,未免過于浪費。所謂夫妻,不應(yīng)該是互相利用的敵對關(guān)系,更不可用籌碼模糊愛、用物質(zhì)衡量感情。
在我們身邊,總有這樣的家庭:妻子怪丈夫不思進(jìn)取,丈夫煩妻子不懂知足常樂。
其實兩者并不沖突,只是當(dāng)雙方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,才產(chǎn)生對立現(xiàn)象。夫妻之間,若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,大部分矛盾將自動化解。
婆媳關(guān)系僵化時,妻子若能體諒丈夫夾在兩個女人之間的無奈,主動退讓一步;丈夫若能在母親面前多說妻子的好話,以各種方式緩和兩個女人的關(guān)系,就能家和萬事興。而不是在面對婆媳問題時,妻子咄咄逼人,丈夫撒手不管,或是在一旁添油加醋。
雖說“家家有本難念的經(jīng)”,但夫妻攜手,很多問題,就會有答案。夫妻如碗筷,雖然總會磕碰,但相互協(xié)作,可成就一頓佳肴;夫妻如和弦,雖然彼此獨立,但相互配合,可創(chuàng)造一段旋律。
古人云:“陰陽和而后雨澤降,夫婦和而后家道成。”夫妻和睦,萬事有商量,遇事不責(zé)備,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(fēng)水。
正如《省心雜言》所言:“內(nèi)睦者,家道昌;外睦者,人事濟(jì)。”
2
父母有育
《易·漸》有云:“婦孕不育,失其道也。”為人父母,生而不養(yǎng)、不教,是一種罪孽。
自私的父母,總會認(rèn)為孩子是自己的,如何管教,甚至如何“處理”,都是自己的事情,與他人無關(guān)。殊不知,孩子不僅是一個家庭的,更是社會和國家的。品學(xué)兼優(yōu)的孩子,是一個國家的棟梁。
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,不可忽視自身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。生活中,有的父母要求孩子多看書,自己卻拿起手機(jī)玩得不亦樂乎;有的父母教孩子要講文明、懂禮貌,自己卻對別人“粗口成章”。
表里不一的父母,難以教出言行一致的孩子。最好的家庭教育,是父母的德行感化。所謂教育方式出了問題,問題往往不是在方式本身,而是在父母身上。
《后漢書》有云:“以身教者從,以言教者論。”“身教”,永遠(yuǎn)比“言傳”更有成效。
3
子女有孝
司馬遷曰:“父母者,人之本也。”善待生命的來處,孝順父母,是做人的根本。
曾國藩有一句名言:“寶貨用之有盡,忠孝享之無窮。”
俗話說,忠孝難兩全,但曾國藩做到了。一方面,他是一個孝子,十分重視孝道文化,在他看來,孝比讀書求取功名更加重要。他曾說:“于孝悌兩字上盡一分便是一分學(xué),盡十分便是十分學(xué)。”
同時,他還認(rèn)為,孝是處理好家庭關(guān)系的重要法則,是家庭和睦祥瑞的重要因素,他說:“孝友為家庭之祥瑞,凡所因果報應(yīng),他事或不盡驗,獨孝友則立獲吉慶,反是則立獲殃禍,無不驗者。”
對國家來說,他是一個忠臣。曾國藩對國家可謂盡職盡責(zé)、盡心盡力,把國家之事當(dāng)作自己家的事來對待。
他曾說:“凡辦大事,須視如己事。將來為國為民,亦宜處處視如一家一身之圖,方能親切。”
正是由于曾氏家族恪守忠孝之道,才使得其兄弟子侄在長期的宦海浮沉中相互照應(yīng)、榮辱與共,并能在家國大義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,從而保證了家族的長遠(yuǎn)發(fā)展。
家,維系著人一生的幸福。家道和規(guī)矩的出現(xiàn),并非代表條框與約束,而是自省過程,圓滿的根基。
余生不長,已逝光陰,無法重來,愿你我都能:家庭幸福,一生無憾,平安喜樂!
文章來源:國學(xué)文刊(ID:GuoXuewenkan)、儒風(fēng)大家(ID:rufengdajia)
欣賞更多夜讀作品及夜讀音頻可關(guān)注“民生周刊”(ID:msweekly)官方微信公眾號,每天21:30,與您相約“全民夜讀”。